expr:class='"loading" + data:blog.mobileClass'>

2019年1月12日 星期六

消除城市熱島效應的方法

熱島效應尋解方
(綠屋頂革命)八年推動仍牛步
(漏水風險居民難有興趣)2019/06/20聯合報

消除城市熱島效應的方法
這張圖(取材自網路)上的一條曲線表示城市和郊外的氣溫變化,而且城市的氣溫比郊外高,這現象叫做「城市熱島效應」。
造成城市熱島效應的原因很多,有些是人為的,有些是自然的。人為的原因譬如:
●城市的工廠、商辦大樓、和住宅的機器設備運轉都會產生熱,排放到戶外的空氣中幫空氣加溫,最嚴重的是冷氣機運轉產生的廢熱排放到戶外空氣中。
●城市的車輛密集,排放的廢熱幫空氣加溫。
●城市的大樓擋住風的流動,讓城市裏的熱氣無法消散。
城市熱島效應的自然原因是陽光本身是幅射能,城市的建築材料大多是鋼筋水泥,照光後會吸收光能轉化為熱能排放到室內外。因為陽光的光能強,城市範圍大就會吸收很多光能轉化為熱能,所以光照是熱島效應的主要原因。
造成熱島效應的人為原因我們一般民眾無力消除,可是我們可以做一點事消除熱島效應的自然原因。做什麼?怎麼做?其實大自然有給我們一些提示。
我們看郊區的氣溫都是比城市低,為什麼?答案在郊區的植物(水體也是答案,但郊區的水體通常不多)。照說照射在郊區每一平方公里的光能和照射在城市每一平方公里的光能大致相同,可是郊區的植物會用光合作用和蒸散作用吸收大量的光能,只有一部份的光能會變成熱能,所以郊區的氣溫比較低。光合作用是說植物把一部份的光能轉化成化學能儲存在光合作用的產物葡萄糖中。蒸散作用是說植物受到陽光照射後體溫會升高,可是植物要維持一定的體溫,就靠蒸發水份把過多的熱能用在水變成水蒸汽所需的潛能。
所以大自然告訴我們要用植物消除熱島效應,這在城市裏也有一些小實驗可以證明有效:城市中的公園綠地的氣溫會比周圍建築區的氣溫低一些,也是因為公園綠地的植物在吸收光能。
可是問題來了,城市寸土寸金,哪有那麼多土地可以蓋公園綠地?又如雙北市是盆地地形,市區無法再向外擴展,市區內已經沒有大塊空地可以蓋公園綠地。馬路旁邊種樹,或社區鄰里的閒置小空間種樹,是可行的方式,但其總面積對整座城市的面積而言微不足道,降溫效果有限。佔用城市最大面積的量體是建築物,所以答案來了:要在建築物的大部份外表(包括頂面和側面不需採光的部份)栽種植物覆蓋建築物,用植物先吸收光能,並為植物體之下的建築物遮陽,避免建築材料吸收光能轉化為熱能,才能有效明顯地為城市降溫。一棟大樓若只有頂面小面積遮陽,對大樓整體降溫的效果有限,大樓的側面陽光可照射到的大面積範圍亦需栽種植物遮陽。在建築物的外表栽種植物除了可為城市降溫,另有綠美化環境、建立城市中的自然生態等功能;若栽種的是農作物,還有可採收農產品的附加價值,這就是城市田園的概念。栽種後可採收農產品,對一般民眾才有吸引力。城市田園可從城市中各戶的家庭農園做起。
專業的農夫在田裏栽種農作物已夠辛苦了,在城市建築物的外表不是田的環境下栽種農作物談何容易?所幸鄙人已經歷過在建築物的外表栽種農作物的大部份問題,並已找到解決方法,無屋頂漏水、髒亂、惡臭的問題,並有省水(收集雨水及家庭中無清潔劑的廢水澆灌植株,未用自來水)節電(夏季為建築物遮陽降溫,節約室內冷氣耗電)的環保功能,栽種成本低(僅在栽種前搭建棚架及購買「半水耕栽種盆」需成本,但可用數十年;開始栽種後沒買過土壤、肥料、種子、種苗,沒做過廚餘堆肥,不用廚餘分解桶或分解菌;將家庭中的生廚餘埋入盆土中餵蚯蚓,蚯蚓的排泄物即為最天然的有機蚓糞肥),又可輕鬆種(有可儲水供植物自行吸收的「半水耕栽種盆」,夏季一週澆水1~2次,冬季1~2週以上澆水一次),詳見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